人才资源开发杂志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管/主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国内刊号:CN:41-1372/D
国际刊号:ISSN:1003-1073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人才资源开发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创刊时间:1993

出版周期:半月刊

国内刊号:41-1372/D

国际刊号:1003-1073

邮发代号:河南

刊物定价:336.00元/年

出版地:河南

首页>人才资源开发杂志
  • 杂志名称:人才资源开发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主办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国际刊号:1003-1073
  • 国内刊号:41-1372/D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介绍

《人才资源开发》(CN:41-1372/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人才资源开发》是一本面向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型期刊。它紧紧围绕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传递最新人力资源管理资讯、介绍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解决方案,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是职业经理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智慧的助手。

本刊栏目设置
开卷有益、特别关注、工作要闻、人社天地_人事人才、人社天地_公共服务、人社天地_事业单位改革、人社天地_社会保障等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投稿须知

1.论文题目:应尽量简洁、准确,一般不超过20字。

2.论文格式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与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地址与邮编,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3.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名字间用“,”分隔,4名以后用“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代替。

4.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对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当页地脚或文末。

5.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图表清晰。

期刊引用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往期文章
  • 湖南人才发展策略探究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2019年的《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2年,全省主要指标均达到创新型省份建设标准。

    作者:叶萍; 陈敏雪; 郭洪涛 刊期: 2019年第14期

  • 广西国土资源人才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广西国土资源系统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编制了一系列的人才规划,创新了人才管理体制.

    作者:冯桂燕 刊期: 2019年第14期

  • 评聘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问题探析

    事业单位通常情况下是国家设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不属于政府管辖也不属于公务员,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专业种类比较多,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比较繁琐,使得工作进度存在差距。本文笔者主要对评聘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论述。

    作者:钱艳玲; 陈苔; 蒋奕平; 赵一立 刊期: 2019年第14期

  • 浅谈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事业单位属于社会公益性组织,在我国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过去较长时期在内在制度、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当前经济发展中暴露出大量矛盾,特别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由于事业单位不能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而引起广大社会民众的不满,同时暴露出大量问题。

    作者:徐秀军 刊期: 2019年第14期

  • 人才强基层基层育人才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亟须人才作为支撑。

    作者:余志勇 刊期: 2019年第14期